![](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min.png)
为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旅游业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优质安全食品和旅游消费需求,决定在全国国有农场范围内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
现在全国各地的现代农业庄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现代农业庄园是以现代化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为支撑,依托特色自然、人文资源,拓展精深加工、农耕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等多种功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旅游消费形态。
现在地合网为你解析在国外都怎么去开展现代农业庄园运作,俗话说重新开创道路不如走别人的老路。下面就来介绍主要几个国家的现代农业庄园经营方式:
土地流转建成生态园区—德国
在德国勃兰登堡州的卡施泰特农场里,不足50名员工管理经营着近5万亩土地。4名员工通过自动转盘式挤奶台可同时给60头牛挤奶,并对牛粪和废料等进行特殊处理,产生沼气用于发电,再出售给国家电网。
当今,德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走在全球前列,其主要农产品包括牛奶、肉类、谷物和甜菜,另有少数地区种植蔬菜、果树等。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德国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如畜牧养殖业和葡萄、小麦、大麦、玉米、牧草等种植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特别是该国构建了农业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减少并逐步淘汰农药、化肥的使用,积极推广有机肥耕作法,生产绿色健康食品,发展生态农业。
为建设生态规模化农业园区,德国加大农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比如:德国颁布了《农业法》和《土地整治法》,通过群众自发、整村推进、政府主导等模式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使土地集中连片。同时,该国鼓励土地等生产要素进行流转,对购买土地的农场提供政府低息贷款,对出售和出租土地的农民给予现金奖励和贷款支持。此外,为了鼓励规模经营,德国政府对不同规模的家庭农场给予不同利率、不同期限的贷款支持。
在此基础上,德国大力扶持农业经营主体。比如:该国对农业企业实施了特殊的信贷管理政策,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并通过补贴、资助等方式扶持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对合作社用税后利润进行投资的部分免征所得税,农业企业、合作社还可以免交营业税、机动车辆税等。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以及规模化经营的形成。
用途管制规范园区经营—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现代农业园区的平均规模达到四五万亩,大部分农场实行农牧业生产相结合:一方面,利用农场丰富的牧草资源,发展适于规模化养殖的绵羊、肉牛、奶牛等畜牧业;另一方面,利用农场优质的耕地资源,发展适合于规模化大生产的小麦、大麦、油菜等作物。这种模式实现了资源和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农场的产出效益。
该国现代农场配备了多种类、多功能、大马力的生产机械,每个劳动力可经营数千亩土地,农业机械化率和劳动生产率极高。不仅如此,以优势农业为依托,澳大利亚通过拓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等功能,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组合,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促使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澳大利亚土地高度国有化,72%的土地产权为公有。因此,家庭农场租赁公有土地进行农牧生产的现象较为普遍。少数农场主拥有私有土地,且一般自己经营,很少出租。租赁公有土地的农场主付给政府年租,获得的是公有土地的使用权。租期可长可短,到期可申请延期,且一般都会得到批准。租赁期长的土地,经政府审批准许后可以转租,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抵押。
租赁期间,政府不干预租赁者的生产经营。如果租赁者通过改良土地获得增值收益,归租赁者所有。但是,政府规定了土地租赁者必须满足的租约条件。比如:为公共用途政府可以有偿收回土地,租赁人不得私自买卖土地等,否则政府会予以处罚或停止租约。
同时,政府严格限制土地用途,并实施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制度。比如:牧场用地只能用于放牧及相关活动,不能种植非本土植物以获利,不能放养他人的牲畜以获利;使用土地要利于环境保护,不能清理土地上原生的植物等。为了加强用地监管,政府还实施了配套管理措施。土地租赁者要每年向政府提交土地利用和改良情况报告,如果报告弄虚作假,政府同样会予以处罚。
现代科技创造农业奇迹—以色列
以色列是世界上农业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该国耕地面积660万亩,但一半以上的地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大部分地区为丘陵,全年降水量仅为200毫米。因为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以色列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严重匮乏的背景下,该国不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甚至出口欧美市场,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现代农业奇迹。
以色列95%的土地为国家所有,私人土地仅占5%。农业用地实行长期租赁制度,每个农户租用土地基本规模为75亩。对于新开垦沙漠土地的农户,政府予以扶持奖励,经营土地规模可大于75亩。而且,每开发一片土地,农业专家和农民都会架设滴灌和喷灌设备,实施改土技术,循序渐进地扩大各种耐旱作物在沙化土地上的覆盖面。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增加,户均种植规模也逐渐增加。当然,这也得益于以色列农业生产由机械化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在以色列,现代科技已经渗透到灌溉、施肥、种子、栽培、管理、节水灌溉等各农业生产环节。比如:在蔬菜生产基地,水肥浇灌全部实现智能自动控制,水肥和农药的配置比例、水量控制,全部由室内或田间终端自动控制系统完成。在粮食种植基地,装有计算机和自动装置的拖拉机能完成从犁地、种植到收割的全套田间作业,并以最经济的方式保持操作速度,降低燃料消耗。在植物栽培温室,农业人员用计算机对灌溉、施肥、温度和湿度等进行控制和管理,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大中型农场数量规模不断扩大—美国
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2%,粮食却多得吃不完,除了养活3亿美国人外,还大量用于出口。尽管如此,美国政府仍在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和扶持,并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美国农业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同样,该国的农业现代化也以家庭农场的现代化为基础。一位名叫约翰斯顿的农场主,经营着1.94万亩农场,每年能收获小麦3900吨、油菜2500吨、大麦1400吨,年产值超过200万美元。而经营如此大的农场,日常只需要3个人,农忙时节再雇佣几名临时工,就可以应付了。不仅如此,约翰斯顿还拥有1.46万亩土地用于出租,每年还有不菲的租金收入。
据了解,美国农场的平均面积为2428亩,其中大型家庭农场的平均面积为1.09万亩。有研究表明,美国农场的规模越大,其盈利能力就越强。比如:绝大多数中型和大规模家庭农场的平均经营利润率、资产和资本回报率均为正数。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农场主开始通过租赁土地,扩大农场规模。近年来,美国小型家庭农场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大中型家庭农场的数量相对固定且规模不断扩大,土地经营进一步集中。
为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美国从制度层面给予了保障。美国允许私人购买国有土地,比如颁布《农业经济制度》,规定将公有土地低价卖给农户建立家庭农场。其后,美国政府又相继颁布了《荒地法》《新地开垦法》《土壤保持和国内配额法》《联邦土地政策和管理法》等法律,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明确家庭农场的土地产权,以及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责任。当然,该国也界定了政府对家庭农场土地的管理控制权,以及行使这些权力的限制性条件。
另外,美国建立并完善土地交易市场,允许土地自由交易。美国政府采用信贷支持、价格补贴、利息调节等经济手段和优惠政策,鼓励土地向经营有方的家庭农场集中。同时,建立严格的地籍管理、地产交易、捐赠、继承、仲裁等管理制度,确保土地资源配置高效、有序进行。
《返回网站首页》 《返回村网通宜宾市农村信息网》
建站客服:13980396566 罗R